勇創大缽爺的故事
新聞資訊
NEWS CENTER
勇創大缽爺的故事
來源:管理員
日期:2024-05-08
瀏覽次數:81

  

   

    【人物名片】曾浩,1981年生,湖南益陽沅江人,入行餐飲22年,湘菜大師,師從中國烹飪大師王伏明,廣東省優秀連鎖品牌大缽爺創始人,廣州市福禧餐飲企業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粵港澳優秀企業家。

     年少從廚,千金難買“我喜歡”

      曾浩的爸爸是一名地地道道的鄉廚,很會做菜。在父親手藝的熏陶中,曾浩喜歡吃,是個好吃鬼,天生有個廚師夢。因而,高中讀了半年,曾浩就從學校出來了,“人就是要做自己喜歡的事。”欲輟學想學廚,父親懇求他畢業了再學,可曾浩鐵了心,下定決心絕不回頭。

     剛學廚一兩個月時,曾浩挨了許多罵,加之想家,天天躲起來哭,即便如此,他還是堅持了下來,“我是一個有個性的人,想好了的事排除萬難也要往前沖”。在挨罵、試錯和案板間,曾浩時常憧憬未來成功的模樣,就有了一直學習的動力。

    曾浩是正兒八經從基層學起的,但他的性格比較跳躍,不甘人后。1998年,17歲的他在中南工大(現中南大學)南校區外賓樓學徒,負責主案。1999年,曾浩來到溁灣鎮楓林賓館學習了6個月。2000年,他到了伍家嶺附近的湘豐賓館,從切配等基礎工作搞了1年多后,到了徐記海鮮待了一年多。而后,曾浩又到了廣益廚校內部的飯店主廚。2001年,曾浩來到廣州毛家飯店,從副廚師長、廚師長再升至出品總監,管七八家店,他見證了毛家飯店最繁榮的時段,在那時積累了余裕。

555.jpg

   創大缽爺,角色轉換勇折騰

    2013年,曾浩開始轉換角色分散投資,他加入了福禧餐飲。2016年,他和幾個師兄弟一起創立了湘菜品牌大缽爺,并拜入湘菜大師王伏明門下。有了資本的原始積累,曾浩從2007年開始起步創業,開了洞庭農家。2009年,又跟幾個朋友開了毛家飯店直營門店,從開發區移到蘿崗區(已撤銷,現屬黃埔區)一直經營到現在。多年的打拼和付出,他積累了不少人脈資源,成立了食堂食材配送機構,開始接團餐和食材供應鏈等業務。2010年,曾浩承包了一家廠里的飯堂,負責兩三萬人的的伙食。期間,他還成立了問客捕魚農莊,請人管理,曾浩開始退出全面管理,年紀輕輕就身居幕后把握大方向。

   “一缽桃源情,良久有回味。”大缽爺的創立是曾浩和師兄熊政明大師及幾位師兄弟聯手打造的作品。熊政明是常德人,技藝精湛,尤其擅長常德缽子菜,而缽子菜作為湘菜地方菜系的重要一支,極具歷史文化意蘊。“我家住在常德桃花源,那里有知足、歡樂、簡單的日子,和安靜堅守的土缽子手藝人們。那里仍然保留著始于八千年前古老的鼎食方法……一只土缽子,咕嚕咕嚕沸騰著鮮美,這便是缽子菜了。這種粗糲的土缽子燉出來的食物,純粹、樸實、原汁原味,帶著自然的芳香,充滿了濃濃的人情味,這些都是我心底最親切的音符”。

     常德桃花源的場景營造,明檔廚房,竹簽點單,米飯現煮,一桌一煲。大缽爺是17年的專業沉淀:2002年,公司總部、菜品研發部成立。2008年,大缽爺食材供應中心成立。2016年,大缽爺品牌第一家店于廣州市黃埔區蘿崗東方匯商場成立;2019年,大缽爺品牌第二家、第三家店分別在廣州白云區、天河區成立,全面開啟了品牌之路。66666.jpg

    調適口味,待人接物必舍得

      在外省做湘菜,最重要的是把食材的弊端解決。曾浩發現,在廣東打拼多年,廣東的湖南人口味在變清淡,所以,在廣東做湘菜必須要跟廣州本土的粵菜飲食文化相融合,在咸淡、油料、調色等方面都要做減法,而不能是常規湘菜重油辣的出品。

     打拼數載,輟學都沒能阻擋曾浩的餐飲路,究竟什么最難?曾浩說是掌舵人的思維,“我的思維決定了一整個品牌的脈絡”。當然,還有做人要做得好,他的座右銘是舍得,大方、不小氣。其處世信條有三:一要有大局觀,會資源整合;二是要體現價值,意義遠勝利益;三是帶著身邊的人一起來賺錢,大愛無私,“總之,別人不會無緣無故地幫你,只有你先施舍了別人,才能得到別人的援手”。